坚定理想信念,谱写奋斗华章
——民营经济人士汪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事迹材料
一、背景情况
望江县文凯学校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汪毅扎根望江办学20年来,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实干提升质量”的办学思想,以“爱心、智慧、恒心、大度、感恩”为校训,秉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正向思维、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育人新篇章。
二、主要做法
(一)学思想,传承红色基因
构筑红色阵地。以“红色文凯”为德育发力点,汪毅在校园内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起红色阅览室、党性教育馆、“四史”长廊、毛泽东像章陈列室、映山红长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长廊、安庆红色名人园等红色教育阵地,培植红色土壤,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广大师生爱国、爱党、爱校情怀。
开展红色教育。发挥校内红色阵地的教育功能,对师生进行党性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写生;组织党员赴井冈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洗礼,培养红色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二)强党性,筑牢信仰根基
构筑坚强堡垒。2006年学校成立党支部,汪毅任书记。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强支部班子和行政班子。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汪毅坚信抓党建就是抓思想,抓信念;就是抓航标,把方向;就是抓教育工作之“魂”,抓理想信念之“根”。
抓好思政建设。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支部书记汪毅给师生员工上大思政课,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用思政教育引领和加强妇联、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挥先锋作用。开展党员“双比双争”、党员示范岗、一句话承诺、“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实施教师“双向培养”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把优秀教师发展成党员。强化党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做到“吃苦有党员、困难有党员、创新有党员、奉献有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三)明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汪毅始终教导学生要有“进校莫忘父母恩,读书牢记报国情”的家国情怀 ,爱党爱国。通过升国旗、新生军训、聆听红色故事、祭扫烈士墓、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旗帜牢牢树在学校德育最高峰。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十八岁成人礼、高三毕业典礼、假期亲情作业等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创新教育模式,通过饭前诵读《饭食之德》,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的节俭教育;拓展活动载体,让学生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汪毅常说:“教育无小事,处处可育人”。文凯学校开展“十个好”“五守”教育,强化寝室内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培育“安静、整洁、友爱”的寝室文化;加强就餐秩序管理,要求学生列队入餐厅、有序自助、安静进餐,培植“无声、有序、光盘”的就餐文化;开展激情跑操、激情朗读、激情宣誓等教育,激发潜能,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强信念,落实五育并举
创新特色教育。汪毅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取长补短,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人成才”。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探索多样化教育。成立音乐、动漫、篮球、舞蹈等学生社团;开设文艺、舞蹈、体育、球类、棋类、等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象棋球类比赛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彰显学生个性。
促进特长发展。汪毅注重学生特长发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办音乐、美术、体育等高考特长班,拓宽成长成才渠道,打造“特长育人、特色立校”的教育超市,走出一条艺体特长之路。2022年,何鹏飞同学以体育专业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南京体育学院录取;2023年,音乐专业生周锦秀以全省182名的好成绩被温州大学录取。学校先后荣获首届安徽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视频评比高中组一等奖、望江县教育局高考特色教育贡献奖、望江县 2017年中小学生足球赛高中组第二名, 2014年学校《挑花舞》获得第二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优秀组织奖”和 “星光少年”奖。
(五)增信心,追求以文化人
提炼理念文化。强化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追求独具特色的办学文化,将文凯育人理念和管理要求提炼成40个字:“进校莫忘父母恩,读书牢记报国情”“爱心、智慧、恒心、大度、感恩”“守时、守规、守纪、守德、守法”“精、气、神”“根、恩、情”,着力彰显文化自信,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彰显建筑文化。校园建筑有声,花草传情。爱心亭、智慧塔、恒心桥、大度山和感恩园等建筑,蕴涵“爱心、智慧、恒心、大度、感恩”含义。孔子雕塑,科学家、艺术家、英模人物雕塑,激发师生见贤思齐、求知求新、追求真善美的志趣。
培植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浸润,培植校园映山红景观,每年校园映山红盛开时,举办映山红红色文化展;布置红色文化墙,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比赛,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通过校园红色文化、绿化、亮化、人文文化,让师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六)建新功,诠释责任担当
关心贫困学生。摸清贫困生家庭情况,建立资助台账,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助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确保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办学20年,汪毅亲历亲为,累计资助1200多名贫困生,资助金额累计500万元。
勇担社会责任。汶川大地震,汪毅捐款4000元,缴特殊党费6000元。2016年望江洪涝灾害,学校安置377名受灾群众并免费提供两个月食宿。2020年,主动安置抗洪解放军联勤保障分队,捐献10万元防汛物资。2020年疫情防控,向县红十字会捐赠27000元,向县防疫指挥部捐赠30余万元抗疫物资。2006年以来,年年到杨湾镇、华阳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2010年,向城东敬老院捐款1万元,并为26名老人定做每套价值400余元的羽绒服。20年来,汪毅先后资助130多名孤寡老人,把社会责任始终扛在肩上。
助力乡村振兴。汪毅对口帮扶大湾村,经常走访慰问村民,投入资金近10万元支持整治人居环境,学校因此被评为望江县“民企帮村”先进单位。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活动,2021年,汪毅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捐赠10万元,同时出资4万多元为西藏浪卡子县400多名学生捐赠棉衣,帮扶2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三、经验启示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条件,汪毅主张,学校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涵育高尚的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道德水平。
第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进而主动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在这个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需要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活力。